当前位置:首页>>乡音记>>乡音·民俗

乡音·民俗

乡音·民俗
【原创】乡音与民俗(音频)|陈瑶灵:印象武隆川江号子——“嘿哟,嘿哟”(重庆武隆话)
发布时间:2024-12-02  阅读:92次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乡音记》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作者/编者/读者的谅解。

 印象武隆川江号子是一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舞台剧全程表演70分钟,表演内容非常紧凑,呈现方式非常独特,以陡峭的山体作为舞台的大背景让人震撼,它以川江号子的歌唱形式为主线,融合了千里乌江上的纤夫文化、号子、哭嫁等传统民俗元素,以及重庆特色的棒棒、滑竿、麻辣火锅等,串联了在江边居住的老一辈重庆人的生活,也展现了重庆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印象武隆川江号子,源自中国重庆市和四川东部地区,是川江流域船工们为了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这种号子主要用于木船航运时代,当船只逆江而上或过险滩时,船工们需要拉纤,由于路途漫长且枯燥无味,众船工都须听从艄翁发号指挥。自那时起,便有了“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的船夫,川江号子也因此产生,其旨在调节船工的用力,帮助他们顺利前行。

川江号子起源于四川和重庆一带的传统音乐。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曲目、高亢激越的曲调和一领众和的特点,曾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隆印象川江号子的演出,不仅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反映了广大巴蜀儿女在困难险境中敢于挑战、勇于胜利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川江号子的特点在于其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情绪,变换节奏和旋律,既有激越、舒缓又有风趣的转换,既能帮助船工解除愁闷、抒发情绪、调节身心,也因其吸收了戏剧曲艺等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这一带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川江号子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机动铁船的普及,川江号子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始动摇,加之传承断裂等因素,川江号子面临濒危困境。因此,抢救、保护川江号子,让它在民众中代代相承,对于丰富、发展中国水系音乐文化乃至世界水系音乐文化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要去一次印象武隆吧!去感受一下重庆的文化和历史!感受一下广大巴蜀儿女在困难险境中敢于挑战、勇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品质!

END

本期音频|陈瑶灵

本期编辑|陈瑶灵

本期审读|陈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