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乡音记”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guxiang
故乡
未归人,思故里
PART 1
作家乔叶在《所谓老家》的结尾处说道:“老家啊,就是很老、很老的家,老的寸步难行的家。于是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座房子,那些亲人,都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
无论我们走多远,我们都会回望起点,老家是我们年轻时候逸离的地方,也是快乐童年的贮存之地。当成为一个游子,满载希望与抱负,奔赴更广阔的天地时。一派逍遥自在尽显,在波涛翻涌的社会里,踩在“冲浪板”上,展开双臂拥抱口中所谓的“自由”。但当你沉寂下来的时候,忆起故里,内心则生出一股惘然。
我的故乡,在群山环绕之下。灰瓦木砌的老房子,一家家分散排开。像是城里的高级别墅分布的那样。只是跟这个村庄比起来,不那么奢华,也没充满那种纸醉金迷、现代化式的氛围感。它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朴素宁静乡间独有的韵律。置身其中,能仿佛听见绵长悠远而轻快和谐的乡间小调。和着清风飘荡在乡村的各个角落。留存在乡村的耕作的年老身影,穿梭在碧浪滔天的山林,用手中的工具开垦出别样的颜色。那些块垒分明的新鲜黄土,点缀着这片茂林,像是绿叶衬托花朵那般,也悄悄的记录着人们的存在。
都说岁月无痕,但在韶华倾负的时候,他们也在无意识间改造出一番新天地,留下永久的足迹。他们从俸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姿态,就这样不知道一代一代的,传了多久。直到新社会,新政策,新时机的到来,一座座不可撼动的群山终于做出了让步,腾出一条大道来,把一个一个的稚嫩脸庞的孩童们,送向远方。
PART 2
当缕缕炊烟从某户人家升起,一家家仿佛收到讯号,一家、两家、三家接连不断的“跟风”似的,把整片绿色的周围填上黑色的气焰。从早晨一直到天色渐暗,房子也打扫的焕然一新。大门上贴上了喜庆红色的春联。几个孩童换上崭新的衣服,手里拿着点燃的香,弓着身,心惊胆战的点着一臂之外烟花爆竹。而一旁的孩子们拍掌叫好,“砰砰砰”的响声炸响在耳旁,炸响了阖家团圆带来的喜悦,点亮了漆黑夜空下漂泊在外空寂的心,拨动了人们心中的絮絮叨叨想要诉说的思念。
直至饭菜接连摆上桌,把这一年所有的心酸与苦累抛诸脑后,彼此的心这一刻紧紧相贴,祈盼着来年的万盛昌意。外面传来喊声:“嘿,他们老汉(父亲),新年快乐,我给你们带来两团豆腐。”说着走进来。“欸,大娘。新年好新年好快进来快进来,我们正吃着呢……”大娘憨厚的笑着说“好”。就这样不断有人来串门,一直唠嗑,唠嗑到袅袅炊烟湮灭,第二天的天光破晓。
PART 3
当早上推开门,瞧见桌子旁的黄狗嘴里叼着还没啃完的骨头,时不时砸吧砸吧两下嘴,看起来幸福极了。而当阔别已久的阳光刺破厚重的云层照射到脸上时,能见沉积的雪,只在远处山头盖着,看起来薄薄的一层,鸟儿的鸣叫也适时响彻在山林。大自然纯粹的小调散播在童年的记忆深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