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乡音记》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作者/编者/读者的谅解和支持。
孙清士
孙清士, 字菊人, 滇南进士, 清光绪十年 (1884) 任南江县知县。其人儒雅俊逸, 居官不耐吏事, 以诗书画自娱。南江优美的山水极大地激发了这位知县诗人的才情, 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其诗风格超逸, 形象生动, 以比拟见长; 或咏南江山水, 或写为官情状, 或叙友朋唱和, 或题书画之作, 题材广阔, 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旷远。尤工五言, 词简而意丰。其书画亦精, 时有 “诗不如字, 字不如画, 画不如人” 之谚称之。他常和地方乡绅、 文人雅士往来唱和, 甘溪增生熊一飞、 长池龙池书院主讲何鹿泉等都与他交往极深。其画花卉宗徐渭, 颇有生气; 晚岁致力山水, 法沈周、董其昌。书法亦佳。著有 《呈贡县志》 《云南通志》 《滇南书画录》。县城东北五里 “古琉璃关” 四字为其所题留。后迁巴州知州。
南江行[1]
冰雪裂我肤, 荆棘塞我途。
我马瘦不行, 我仆病且呼。
头上雨如注, 脚下疑无路。
车夫前却行, 路在泥途处。
路窄低复高, 泥中石如刀。
石割血流踵, 叫苦声嗷嘈[2]。
前者未插脚, 后者屐复脱。
一人几两屐[3], 一日几摸索。
艰难荷行李, 泥中行复止。
屈指三日程, 苦于千万里。
转侧入山村, 村人各闭门。
老稚笑看客, 团坐亲壶尊[4]。
忆昔林下居, 琴书得自娱。
饭熟呼不起, 俯仰常宴如。
一官何劳碌, 雨雪尚奔逐。
鸡鸣辞店行, 月落投店宿。
沿路饱艰难, 未到心已酸。
预知终岁勤, 难买妻孥欢[5]。
何当了身事, 早作归田计。
风雪得晏眠, 适我遂初志[6]。
【注释】
[1] 此诗为孙清士赴任南江知县途中所作。
[2] 嗷嘈 (áo cáo): 象声词, 愁叹哀号声, 嘈杂声。
[3] 几两屐 (jī): 晋阮孚, 性好屐, 尝自蜡屐, 并慨叹说: “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见 《晋书·阮孚传》。后以 “阮家屐” 泛指木屐, 亦称 “几两屐”, 亦省称 “阮屐”。
[4] 尊: 通 “樽”, 酒杯。
[5] 孥 (nú): 儿女。
[6] 遂初: 汉代刘歆作 《遂初赋》, 后以 “遂初” 借指辞官隐居。
【鉴赏】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瘦马病仆、 冰雪载途, 雨浇如注, 泥泞带石、 陷屐割足, 叫苦不迭。这真是一次足以让新官如火的热情直降到冰点的赴任之旅。直线距离三日的路程, 感觉远赛千万里。观到任之处风土如此, 再写人情———山村老幼早早关门闭户, 白天围坐火炉旁, 笑看客人路过。相比于居于林下之时琴书自娱、 任由酣眠的自由自在, 如今的仕宦生活只让人觉得劳碌不堪。预见到在如此穷乡僻壤任职, 一年到头的辛苦所得, 怕还换不来妻子儿女的开心, 此时倒有早点完成王事而归田的想法了。那样, 风雪之际,也用不着这样忙碌奔波了。从全诗推想, 天气变化、 旅途行止, 并非一朝一夕, 一是全程历时较长,二是并非逐日纪行, 而是到达目的地后回想赴任路上的所见所感而写的。表面上看, 有引退之心, 实际是借自我这种心理落差, 反衬出当时任所南江的环境之偏僻、 交通之落后。诗歌的前半截与曹植的 《赠白马王彪》 颇有相似之感。
寄衣曲
别君几何日, 北风忽已凉。
绣幕寒如此[1], 况乃在沙场。
沙场渺何许? 妾梦时飞翔。
怜君衣短褐, 何以御雪霜。
检妾旧绫罗, 开妾缕金箱[2]。
取妾金错刀[3], 裁衣远寄将。
宵深指欲堕, 残烛冻无光。
裁衣不知苦, 寄衣心转伤。
妾命不如衣, 犹得到君旁。
愿将贱妾身, 化作丝千行。
粗丝织君服, 细丝织君裳。
行得着君体, 卧得伴君床。
寒暖苦随君, 生死伴辽阳[4]。
胜作别离人, 裁衣泣空房。
【注释】
[1] 绣幕: 用丝线等缀成花纹或文字装饰的帘幕, 一般是绸缎或布料。
[2] 缕金箱: 旧时女子盛首饰、 化妆品的梳妆盒。唐·太原妓 《寄欧阳詹》: “自从别后减容光, 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 为奴开取缕金箱。”
[3] 金错刀: 刀环或刀柄镀金的佩刀, 这里指剪刀。汉·张衡 《四愁诗》: “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
[4] 辽阳: 代指征人戍守的边关。唐代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鉴赏】
这是一首思妇闺怨诗。一别之后, 何以对天气寒凉这样敏感? 因为牵挂征人, 数着日子过, 担心丈夫在外受寒。夜深之时, 绣幕之内手指似乎都要被冻掉, 蜡烛的光焰似乎都被冻住了, 何况丈夫出征的北方, 本就奇寒难耐?开箱取针线, 裁制棉衣, 寄送远方好御寒。这就可能是唐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那般社会大场景下的特写镜头了。“妾命不如衣” 实为奇句, 不怨寒冷, 不怨战争, 而竟叹命不如衣, 羡慕起手里织的衣服来。恨不得也化作丝线, 织成衣服为丈夫御寒, 不论寒暖, 无论生死, 同甘共苦, 片刻不离,宁愿随丈夫战死, 也不愿在空房之中为离别相思而哭泣, 足见伉俪情深。全诗 14 韵, 押七阳韵, 一韵到底。阳韵爽朗铿锵, 与闺怨思妇的 “妾梦时飞翔” “卧得伴君床” 和 “生死伴辽阳” 的直言不讳、 爽快坚强的情感相得益彰而声文并茂。
END
本期编辑 | 白小华
本期审读 | 陈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