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乡音记>>乡音·美食

乡音·美食

乡音·美食
【原创】乡音与美食文化(音频)|张莉萍:涪州糖画的传承与创新(涪陵话)
发布时间:2024-11-11  阅读:71次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 出新功能,《乡音记》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 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作者/编者/读者的谅解和支持。



涪州糖画的起源与历史

     糖画,是巴渝大地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绘出世间万般幸福。”传承了500年的甜蜜,栩栩如生,惟妙惟俏,是记忆是传承,是每个人的童年回忆。


     涪陵糖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糖画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曾广泛流行于巴渝大地的城市乡村‌。糖画最初起源于明代宫廷习俗,每当新年祭祖时,官宦大户人家经常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到了清代,糖画的制作技艺日趋纯熟,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涪州糖画的制作



      涪陵糖画的制作工艺‌以蔗糖和麦芽糖为原料,通过加热融化后,用勺子绘制各种人物、动物、花草等造型。糖画工具简单,主要包括炉火、锅、勺子、小铲刀、竹签和大理石板或钢板‌。



糖画的传承与创新


 ‌     涪陵糖画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涪州糖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巧在涪陵十六中开设了糖画课程,每周两节,旨在让学生们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传承发扬传统民俗文化‌。陈巧通过将本职优势与糖画结合,使这项传统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此外,涪陵糖画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陈巧老师曾带着糖画技艺出国任教,在亚美尼亚的课堂上展示糖画,受到了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和赞誉‌。这一技艺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022.07.01


桂楼秋月


      古

      战

      车


------END------

本期音频|张莉萍
本期编辑|张莉萍
本期终审|陈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