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乡音记>>乡音·美食

乡音·美食

乡音·美食
乡音与非遗美食(音频)|李欣雨:国宴上的菜肴——郁山鸡豆花(重庆彭水话)
发布时间:2024-11-30  阅读:31次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乡音记》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作者/编者/读者的谅解。

历史来源:据说在唐代武则天当政前后,黔州是皇家南方流放地,废太子李承乾、皇子李明、国舅长孙无忌等多人被流放来黔州彭水。而李承乾来到郁山后,精神萎靡不振,茶饭不思,他的丫环可心便想方设法做好的东西来让他开胃。一天,可心将鸡脯肉剁碎后,调上鸡蛋清煮出一道食品,形似豆花,太子吃后大加赞赏,因此,彭水鸡豆花也被称作“太子豆花”,流传至今。但是由于它复杂超高难度的制作技术要求,已经消失1300年,而且现在市面上很难见到国宴级的鸡豆花。但在彭水民间,这是一道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制作方法:需要用上好母鸡胸脯肉、特产红薯淀粉、土鸡蛋为原料。将鸡脯肉制成浆状,取蛋清,放入适量优质淀粉,加辅料,再放入适量的纯净鸡肉汤,清水调匀,煮熟后再配以适量鸡肉汤便可食用。而鸡豆花形似豆花,乳白色,微见金黄色的鸡汤渗出,滑而不腻,香味诱人,舒适可口。

“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是这道菜的精髓所在。


价值:郁山鸡豆花用优质母鸡的肉、蛋、油,以及用剩余部分熬制的鸡汤制成,保留了母鸡肉、蛋品的绝大部分营养,具有开胃养胃的作用,是营养佳品。并且所用材料都是纯天然制品,属于纯天然食品。除此之外鸡豆花具有开胃养胃去火的功效,老少咸宜。除了营养价值外,鸡豆花还具有文化价值。郁山鸡豆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一道传统的优秀饮食佳品,是中国食品佳肴的一份子,具有“活化石”的作用。在历史学、人类学、营养学、饮食文化等方面均有研究和比较价值,对于研究彭水乃至重庆饮食文化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鸡豆花极富地方特色,为开发民族食品,建立旅游食品品牌提供了美好的前景。而且在2009年郁山鸡豆花进入了重庆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END

本期音频|李欣雨

本期编辑|李欣雨

本期审读|陈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