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平台中心>>专家工作

专家工作

专家工作
乡音与红色文化(音频)|聂凤娇: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彭咏梧纪念馆(重庆云阳话)
发布时间:2024-12-02  阅读:41次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乡音记》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编者/作者/读者的谅解和支持。

云阳县彭咏梧纪念馆位于云阳县红狮镇咏梧社区,是为了纪念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的彭咏梧烈士而建。1997年,在红狮小学(现彭咏梧小学)校园内建立了彭咏梧烈士纪念室。

纪念馆建筑面积810平方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共有16间陈列室。布展主要以中国革命发展和彭咏梧的成长相结合为主线,分为:《激流勇进革命路》《一片丹心映红岩》《翻江倒海闹川东》《血染巴山存浩气》《志士头颅为民落》和《烈士血凝万代心》六个篇章。展品有与江竹筠假扮夫妻时用过的家具、书信,毛主席亲自签发的革命烈士证等52件珍贵实物和58张照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彭咏梧革命烈士光辉灿烂短暂的一生。




1915年,彭咏梧出生于四川云阳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家徒四壁,一家人的口粮都指望着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说是“靠天吃饭”也毫不为过。


十六岁那年,彭咏梧在云阳县城读中学。时值“九一八事件”爆发,彭咏梧身临其中,心灵也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加之在许多爱国人士的影响下,彭咏梧心中也逐渐起了弃笔从戎的想法。


在没有课的时间里,彭咏梧阅读了许多马列刊物,同时还深受各种进步思想的影响,于是便开始投身到各类爱国运动当中去,并开始积极地寻找党组织。1938年10月,彭咏梧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之后,彭咏梧便一直都以一名地下党员的身份在社会上进行各种活动。

1月16日,彭咏梧在率队经过巫溪交界某处山沟之时,遭到了敌人的包围。由于彭咏梧对当地的路况不熟,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部队也是人多势众,彭咏梧镇定地指挥游击队突围,但由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为了掩护战友安全转移,彭咏梧身受重伤。


在危急的情况之下,为了不让组织的相关情报落入敌人的手里,彭咏梧将身上携带的纸条全部都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而后中弹,不幸牺牲,年仅三十三岁。

1

彭咏梧的英雄精神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也深深影响了后人。

2

重庆市云阳县彭咏梧小学以他的名字命名,每年清明、国庆等节日,当地师生都会前往彭咏梧烈士纪念馆开展纪念活动,传承他的英雄精神。这种精神成为立德树人的基本功,激励着新一代人继续前行。

END

本期音频|聂凤娇
本期编辑|聂凤娇
本期审读|陈   君